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桂花以其独特的甜香,成为中国人心中秋天的“味觉符号”。我们在欣赏它时,心中常会冒出一些小问号:为什么桂花颜色有深有浅?香味有浓有淡?今天就一起来揭开这些秘密。
1. 问: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为什么花色不同?
答: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品种花瓣中合成色素的“配方”不同,主要由类胡萝卜素主导,并受到类黄酮化合物等多种物质的精细调控。
桂花的花色差异主要源于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这类色素呈现黄、橙或红色。类黄酮化合物则通过影响色素稳定性等途径,调控颜色的深浅与明暗。
不同品种的桂花在色素合成能力上存在遗传差异:
·银桂不含类胡萝卜素,花色最浅,呈乳白或浅黄色,主要受类黄酮影响。
·四季桂与金桂含α-或β-类胡萝卜素,金桂含量更高,故色更金黄。
·丹桂含高水平的α-和β-类胡萝卜素,尤其是β-胡萝卜素,使其呈橙红至朱砂红色。
环境因素也影响花色:
·持续光照处理会使槲皮素苷元含量升高,而柚皮素苷元和β-胡萝卜素含量降低,从而导致花色变浅;反之,黑暗环境则有利于花色加深。
·温度降低(如15℃和12℃)有助于色素积累,花色加深;温度升高(如32℃)则相反,花色变淡。
因此,丹桂的深色是类胡萝卜素与类黄酮在光温调控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问: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为什么香味不同?
答: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品种释放的香气物质的种类、比例及含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由品种遗传特性决定,并受花期阶段和温光等环境因素影响。
桂花的特征香气由芳樟醇、紫罗兰酮、罗勒烯等数十种物质协同呈现:
·金桂与四季桂反式-β-紫罗兰酮和芳樟醇含量高,香气浓郁甜醇。
·银桂反式-β-罗勒烯突出,香气清雅,带青草味。
·丹桂因代谢偏向色素合成,芳香物质总量少,香味较淡。
环境和花期也调控香味:
·盛花期香气最浓;末花期金桂、丹香可能转青草调,银桂较持久。
·低温有利紫罗兰酮和芳樟醇积累,花香更持久;高温则使香味变淡。
·持续黑暗会抑制芳樟醇合成,导致香气不足。
综上,桂花香味差异是基因、发育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决定香型基调,花期影响香气变化,而光温则像调香师,精细调控着香气的浓淡与表现。
3. 问:影响桂花花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花期主要受温度、湿度、品种和树龄的影响。
桂花开花需经历“冷激”过程,即花前一段时间持续低温。多数秋桂品种在平均气温降至23℃以下、最低温低于20℃时促进开花。早花品种所需启动温度较高,晚花品种则要求更低温度。若秋季持续高温,花期将明显推迟。
湿度也对开花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适度湿度利于花蕾发育,干燥则易导致花蕾干枯,降雨过多可能引起落花或花香减淡。开花前高湿(如连续3天≥88%)配合适宜低温,可促进花期集中和花质提升。
品种差异是导致花期早晚不同的内在因素。秋桂(如金桂、银桂、丹桂)通常一年一次,集中在9–11月;四季桂可多次开花,其秋季开花机制与秋桂类似,花芽随新梢生长快速分化。
树龄与树势同样影响开花质量。成熟健壮植株花繁茂;幼树或弱树易延迟开花或花量少。
综上,花期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调控可实现花期预测与管理。
4. 问:为什么桂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
答:桂花能否结果,主要与其性别类型及花器官的发育程度有关。桂花具有较为特殊的雄全异株繁殖系统,即种群中同时存在只开雄花的雄株和开两性花(具雌雄蕊)的两性株。
·雄株仅具雄蕊,雌蕊早期败育,无法结实。
·两性株具完整雌雄蕊,可授粉结实。
常见观赏品种如金桂、银桂、丹桂多为雄株或雌蕊退化类型,以集中养分增强花期观赏效果,故通常不结果。两性株在花后期积累较多玉米素核苷,可能促进果实发育;雄株中脱落酸和茉莉酸含量高,可能与花瓣脱落有关。因此,花谢时雄株常出现花瓣集中脱落的“桂花雨”现象。
能结实的多为两性株野生类型或种子繁殖植株,经风或虫传粉后结出蓝紫色核果,俗称“桂子”。因此,常见桂花不结果,实因栽培品种多为雄株。
桂花的园林园艺用途
桂花树形端庄,四季常绿,花香清雅,适合孤植、对植、丛植或群植,营造视觉焦点或“双桂当庭”等传统意境。作为行道树或绿化树种,具遮荫、隔音、降尘功能。桂花亦宜盆景制作,姿态古朴,耐修剪。其花、果、根可入药,具食用与药用价值,可用于制茶、酿酒、做糕点。
总而言之,桂花不仅承载着文化情怀,背后更蕴含丰富的科学奥秘。下次再闻桂花香,您或许能对它多一分了解与欣赏。
图/文 菓桢
园林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