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植物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在我国北方灌丛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 时间:2025-10-27

近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李阳研究员等人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期刊《Journal of Plant Ecology》(IF=3.9,中科院1区Top)在线发表题为Shrubland carbon storage in northern China: a synergistic analysis of climate, plant community and soil traits的研究论文。

灌丛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碳汇作用,但其碳储量及驱动机制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通过中国北方灌丛45个样点实地调查,系统测定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储量,旨在精确估算区域尺度碳储量并揭示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北方灌丛生态系统总碳密度为78.78 Mg C ha–1,其中植被碳密度为2.99 Mg C ha–1、凋落物碳密度为0.64 Mg C ha–1、土壤碳密度为75.16 Mg C ha–1。不同生态系统组分碳库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植被碳密度主要受植物丰富度影响,凋落物碳密度由灌木多样性主导,而土壤碳密度则与年日照时数和土壤全磷含量显著相关。气候、植被和土壤属性对生态系统碳密度变异的单独解释率分别为5.15%、6.79%和23.73%。此外,气候与植被的交互作用可解释10.44%的变异,植被与土壤的交互作用的贡献率为18.50%。本研究通过大尺度实地调查系统评估了中国北方灌丛碳储量大小并明晰了其驱动因素,为区域乃至全球碳模型的验证与参数化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本研究由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合作完成。我园李阳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岳明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安植物园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陕西省科技厅(2025JC-YBMS-206)、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ZDLSF06-01)、西安市第一次野生植物资源调查(K6-2207039)以及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2203-610100-04-05-321562)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jpe/article/18/6/rtaf097/8193998

图1 我国北方不同灌丛类型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组分特征

图2 土壤特征、气候因子和植物群落性状对植被碳密度(a)、凋落物碳密度(b)、土壤碳密度(c)和生态系统碳密度(d)的影响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