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吃的坚果零食中,有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坚果——巴旦木。其外形与杏仁相似,个头偏大,吃上去很有满足感。
植物学中蔷薇科李属的扁桃(Prunus dulcis)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巴旦木。巴旦木是维吾尔语“Badam”的音译,“Badam”源于波斯语,意为“内核”。巴旦木原产于亚洲西部,生于低至中海拔的山区,常见于多石砾的干旱坡地,如今我国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区有少量栽培。我国的巴旦木主要在新疆,从古波斯,今伊朗传入,在新疆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偏桃出波斯国,波斯呼为婆淡树。树长五六丈,周四五尺,叶似桃而阔大,三月开花,白色。花落结实,状如桃子,而形偏,故为之偏桃。其肉涩不可唆,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
巴旦木果实
巴旦木的果形似杏,故而也被称为“巴旦杏”,加之巴旦木曾是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农贸产品,所以它还有一个商业艺名:“美国大杏仁”。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把巴旦木和杏仁混为一谈,其实巴旦木是扁桃的内核,杏仁是杏的内核,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坚果,而扁桃和杏这两种,从植物学上来说,也是不同的植物。
巴旦木长在树上,花单生,先于叶开放,花白色至粉红色。当雄蕊顺利授粉、成功受精后,雌蕊下方的子房便会逐渐膨大,发育成具有果核的核果。我们平时吃的桃、杏、李等都属于典型的核果,其特点是具有三层不同性质的果皮:外果皮薄而韧,中果皮肉质肥厚,俗称果肉,内果皮木质化,封闭式包裹种子形成果核。但巴旦木的果皮构造却不如水嫩的桃子,其绿色外果皮密被段柔毛,中果皮(果肉)薄,成熟时中外果皮就会开裂,露出内里硬脆、卵形的果核(干果巴旦木)。
野生的巴旦木仁是有毒的,此毒就是苦杏仁甙。实际上,苦杏仁甙本身无害,但它能通过酶解反应转变成致命毒物“氢氰酸”。如果大量摄入苦杏仁甙,它就会在肠胃中水解,释放出剧毒成分氢氰酸,阻断细胞的呼吸链,从而引起组织缺氧,甚至会让人因呼吸麻痹而死,这也是其保护种子的重要手段。所以,如果吃下未经处理的扁桃仁,特别是苦扁桃仁,危险系数还是很高的。
扁桃抗旱性强,可作桃和杏的砧木。其木材坚硬,浅红色,磨光性好,可制作小家具和旋工用具。扁桃仁含脂肪(40-70%)、苦杏仁酶、苦杏仁素、配糖类等,可作糖果、糕点、制药和化妆品工业的有价值原料。核壳中提出的物质可作酒类的着色剂和增进特别的风味。
我们现在购买的扁桃仁大多是甜扁桃仁,它和甜杏仁一样,是经过长期选育的,苦杏仁甙含量很低,可以放心吃。
科学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