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植物中的“疯狂杀手”:乌头

来源: 时间:2021-10-22
 看过《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刮骨疗毒”这个故事,这也是武圣人关羽勇猛过人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那么,关羽到底所中何毒?《三国志》中并没有具体指出,《三国演义》中有:“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说了这么多,那“乌头”究竟是何毒物呢?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块根呈倒圆锥形,茎直立,等距离生叶;叶片薄革质或纸质,掌状分裂,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每年9-10月开花,顶生总状花序,花朵隐藏很深,外面看到的是5枚萼片,蓝紫色,大小不一,最上面的一片花萼最大,形状看起来像极了古代士兵的头盔。掀开乌头的“帽子”,2枚花瓣就藏在里面很深的地方。清代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描述乌头花:“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乌头有着出色的颜值,但是注意了,千万不要去招惹它,其全株有毒,最毒的部分就在根部,因颜色发黑故而有乌头之称。

  说起乌头不得不提乌头属这个家族,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继承了具有强毒性的共同基因。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全球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在欧洲和北美洲。我国约有167种,除海南岛外,在我国台湾和大陆各省区都有分布,大多数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带,其次在东北诸省也有不少种类。其中,乌头是我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被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的历史也较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列为下品。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乌头野生的植株有两个块根,经过栽植后块根数目增多,对这些块根过去都给予不同名称,并且各有不同的医疗用途。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乌头的母根入药,称为乌头,侧根或者叫子根入药,则称为附子。相信附子汤这个东西,对于常看宫斗戏的朋友们来说,不会是陌生的。

  乌头全株有毒,其地下块根是毒性最强的部位。乌头中主要的毒素是乌头碱,这种毒素可以作用于迷走神经,先让心跳放缓,然后让心跳加速,这样一来,经不住折腾的心脏就罢工了,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点。乌头碱的中毒剂量只要0.3毫克,而致死剂量也只要3-5毫克。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特意嘱咐:“乌附毒药,非危重病不用,用之不当,致祸甚速。”因为乌头碱毒性极高,历史上人们常用乌头属植物来制造箭毒以猎射野兽。

  还要注意的是,乌头漂亮的花朵就是用来吸引昆虫给它们授粉的,时常能看见有熊蜂在里面采食花蜜,或许花蜜中的毒素含量较少,但不管怎么样,乌头这样的“蛇蝎美人”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大家还是尽量不要食用野蜂蜜比较好。